本报记者 宗术权
“看,今年收成多好!”一位农民指着饱满的高粱穗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
岁稔年丰,在东官营镇海丰村的山坡地上,大片高粱洋洋得意般随风摇曳着,沉甸甸的高粱穗仿佛笑红了脸,数十位农民正在收割、掐穗、装车。原始的劳作方式,让原本秋风瑟瑟的山地好不热闹。
今年春季,作为青企联会员企业的辽宁巨龙有限公司与海丰村某农机合作社达成了承包期9年的500亩土地流转合作项目,目的有二,一是接长产业链条,二是实现精准扶贫。
这500亩土地都是山地、二坡地,正常耕作效益甚微,基本已弃管。巨龙公司将这些土地进行资源整合,并斥资建设滴灌工程,播种有机杂粮,使之成为公司有机杂粮生产基地。
至此,该村有劳动力的农户可加入基地打工赚钱,其他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利外,土地升值还可分红。
巨龙公司总经理韩凤宇说:“企业得到了发展契机,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精准扶贫效果明显。”
图为有机杂粮生产基地秋收现场